close

通過傑拉許海峽 (Gerlache Strait)

再穿過紐馬雅水道 (Neumayer Channel)
眼前兩岸山峰巷內擠壓    遮住了大部分的視野  

海口狹隘    加上浮冰干擾

此時的天氣    稱的上是此地的炎炎夏日

不然視線所及之處    可是常年冰封


船頭慢慢滑進南極半島的利麥爾水道 (Lemaire Channel)

穿過一片碎冰  

進入峽長的水道內    海面安靜的一點波紋也沒有  

雪山倒影輪廓清晰的印在海面

到了這個程度    妳要解釋它是畫   還是真實空間都讓我覺得為難

 

南極的誘惑! 1.jpg  

 

偷偷地告訴你    這裡有個「柯達黑洞」的傳說  

緣起於 80 年代底片相機被帶進南極開始

面對眼前的景色 

通常沒有一位旅人可以冷靜的不需要換底片的離開

「喀嚓!喀嚓!」的快門聲    在安靜的雪地裡顯的非常清脆

搭配急促的呼吸與隱約的心跳

配合著每一個瞬間    一種貪心    都在期待能把這裡的美景帶回去證明

 

而這些美景    現今每一艘船能到達南極的任何一處

都是藉著歷史上每一位奮不顧身的探險家

一步步摸索而來的  

 

航行至此    讓我想到法國探險家夏爾科 (Jean-Baptiste Charcot)

擁有醫生專業世家背景與瀟灑的個性

將家族世代心血    全數投入製造探險船

期待能夠一圓北行至格陵蘭島從事科學探險的夢想

 

西元 1903 年春天   
忽聞瑞典探險隊於南極遇難

讓他義無反顧地決定    將計劃調轉南行
並四處向政府和富豪籌募探險基金

 

1903 年秋天
毅然決然地狠心放下結婚多年的愛妻 -- 法國大文豪雨果的孫女
搭乘剛建造完成的「法蘭西斯號」(Francais)    前往南極

歷經二個月的海上航行  
抵達南美時    忽聞瑞典探險隊已獲救折返祖國
但計劃好的南極探險    無法輕易就這樣放棄
當時儀器設備與保暖裝備    都沒有現今發達

沿途天氣惡劣情況持續    連喘口氣都無法的緊繃狀態

一路行向地球的極南之處

正當大家都為無法忍受的惡劣情況弄得疲憊不堪時
船行至一處天然形成的港灣   

為感謝法國政府的支持 

以當時副總統愛德華洛克雷 (Edouard Lockroy) 而命名

便將其命名為「洛克雷港 」(Port Lockroy)


英雄的故事 很難輕易結束

夏爾科不甘就這樣回頭   企圖到達無人能夠征服的極區

數以百萬的雪花結晶    大片的飄落
打在身上    力道宛如堅硬的小晶球    冷冽刺骨地寒風透肌膚

如此惡劣的情況下    英雄繼續南行
直到超越前人的事蹟    直抵南緯 65 度 西經 64 度處

決定     駐紮過冬    在伯斯島 (Booth Island) 上   於南極

在南極過冬    是至今如沒有完善裝備與保暖器材

還鮮少有人能做到    但夏爾科做到了

 

1905 年二月
帶著英雄式的事蹟    和完成的夢想回到家鄉

可惜人事已非    愛妻不堪擔憂空等    終究離去

 

我猜想當時一定有人這樣問他:「對南極還有熱情?還有憧憬嗎?」
他必笑而不答    但內心必暗自竊喜:「Why not ?」

要不     也不會在三年後    興起再一次的探險    繼續未完成的使命......

新船「為何不? (Pourquoi-Pas?)號」也就此誕生

 

(照片待 P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繞著地球圓夢去 的頭像
    繞著地球圓夢去

    繞著地球圓夢去

    繞著地球圓夢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