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找一個合適的形容詞來形容梵蒂岡,我想「最小也最大」會是最佳的選擇吧!
在世界的地圖上,梵蒂岡無疑是「最小」的國家,有「城中之國」的別稱。面積只有中正紀念堂的兩倍大,居民人口也僅八百多,是全球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但在宗教的意義上,它無疑又是影響力「最大」的國度,因為梵蒂岡是全球約十一億天主教徒的信仰中心。文藝復興大師米開朗基羅所設計的聖彼得大教堂漂亮圓形屋頂,更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
在這個「最小也最大」的國家中,還有一個符合這個形容辭彙的地方,那就是梵蒂岡博物館;一句話足以形容我參觀前的心境:「排最長的隊伍,只為看最小的博物館」,但這絕對不是我的貶義詞,因為如同國家一樣,在宗教地位及博物館的歷史與意義上,梵蒂岡博物館毫無疑問的是博物館中的小巨人。
在梵蒂岡,最吸引我目光是手持古代長戟、腰間佩劍,身著極具文藝復興風格紅、黃、藍彩條制服的瑞士近衛隊士兵,相傳制服的巧思也是出自於米開朗基羅大師之手,但有另一說法是由瑞士衛隊的指揮官所設計。
瑞士近衛隊不僅因梵蒂岡的衛隊受人矚目,更有一段代表榮譽、無懼、動人的英勇史蹟:五百多年前,在其他國家衛兵均離棄下,這支瑞士人的衛隊用生命及鮮血,為保護當時的教宗,堅持到最後一刻幾乎全軍殆盡,但此後也形成梵蒂岡的衛兵永遠只雇用瑞士兵的傳統。
每年五月六日,新入伍的衛兵都會一一向教宗宣誓效忠,不變的忠貞誓詞未因時間的久遠而抹滅。衛士都是經嚴格挑選品行端正的天主教徒,他們以嚴肅的表情站在崗位上,以保護教宗和教廷為己任。
在大小僅如大型展覽室的梵蒂岡博物館,我是經過長長人龍才得進入,歐式的宮廷建築裡有十二個陳列館和五條藝術長廊,但雛形可以追溯至西元五世紀,是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館之一。
但在雕塑及壁畫方面,梵蒂岡博物館具有崇高的地位,從希臘羅馬時代到文藝復興時期的展品都有,甚至有「世界上最大最輝煌的壁畫博物館之一」美譽。
此外,梵蒂岡博物館屋頂花園和出口的螺旋樓梯,也是值得流連的特色之一。
二○一三年二月教宗本篤十六世不預期的退位告別致辭:「我永遠屬於每一個人,屬於整個教會……由衷感謝大家,請寬恕我的不足……」位居高位的教宗尚覺自我的渺小不足,大自然的浩瀚更是教會我們什麼是謙卑,在這「最小也最大」的梵蒂岡讓我體會更深。
極地達人部落格:http://epolar.pixnet.net/blog
極地達人粉絲團:www.facebook.com/CarolKeng